见过蚕茧的人都知道,
蚕结的茧都是白色的,
但是哪天有蚕结出彩色茧,
那不逆天了,
肯定会让人以为是外星生物。
彩色茧里有金黄色的、粉红的,
这些蚕怎么能够改变几千年的结茧颜色,
结出彩色的茧?
原来这是研究机构通过蚕杂交与食物的方式,
采用染色体工程的技术方法,
其多次杂交、基因导入、回复、选育、喂食等过程培育而成,
最终育出天然彩色丝家蚕的品种,
能结出淡黄、金黄、肉色、红色、蒿色、锈色、淡绿等颜色的蚕丝。
这就意味着今后的丝绸不用后天染色,且没有褪色的顾虑!
然而佛山南海丝厂就有产出这样的“外星蚕”
跟随火烈鸟,带着孩子走进老缫丝厂,
寻找非遗密码,传承非遗技艺!
带着孩子们走进有着近60年历史的老工厂,触摸着珠三角蚕桑丝织历史记忆,寻找海上丝绸之路密码,参观机器博物馆,丝绸展馆,缫丝车间,学习了解整个缫丝工艺流程,懂得了剥茧抽丝的真正含义。
通过近距离观察蚕宝宝、学习蚕桑知识、亲手制作茧艺手作,从而学习育蚕知识,探寻蚕桑文化,深刻体会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。
★ 线路亮点1:桑蚕文化,通过参观与体验中国的蚕桑丝织技艺,增强孩子的传统文化意识,领悟深厚的岭南蚕桑文化;
★ 线路亮点2:渔耕文化,西樵渔业资源丰富,学习与了解到每种鱼的生活习性,上了一堂丰富多彩的鱼知识课;
★ 线路亮点3:捕鱼体验,当一名捕鱼达人,项目包括钓竿钓鱼,鱼罩罩鱼,撒网捕鱼,用罾搬鱼,徒手捕鱼,地笼起鱼,网兜兜鱼等捕鱼方式;
★ 线路亮点4:采桑喂蚕,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到桑园,听老师介绍桑树,学习正确挑选桑叶,去喂养不同龄期的蚕宝宝;
★ 线路亮点5:植物拓染,感受原始的染制方式,将植物与纯白小棉布完美融合;
★ 线路亮点6:茧艺手作,蚕茧公仔涂鸦研学体验,小朋友天马星空的想象在雪白的蚕茧上画上心中的童真;
★ 线路亮点7:领养蚕宝,活动结束后,小朋友们可以每人领养一盒蚕宝宝回家,相信在一天的学习后,我们对于桑蚕文化及养蚕技巧都有了一定的掌握,带着这群可爱的白色宝宝们回家,等待着结茧的那一天吧!
渔耕粤韵旅游文化园,
在南粤名山、国家5A景区西樵山南门下,
是目前珠三角地区面积最大、保存最为完整的桑基鱼塘,
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“世间少有美景、良性循环典范”。
集游蚕桑丝织文化、渔耕文化、鱼类科普、农业生态、
游乐、捕鱼体验、湿地游玩为一体的体验式文化旅游园。
南海丝厂于1966年创建,
是广东最后一家保持着完整缫丝工艺的工厂,
传承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蚕桑丝织技艺。
丝厂建设的蚕桑丝织研学基地拥有研学馆2万多平方米,
设有蚕宝宝的一生、扎染、拓染、缫丝、织布、
蚕茧花、蚕茧创意工艺品等课程,
深受学校与学生的喜爱。
『 缫丝体验 』
用仿汉代的手摇缫丝机进行手工缫丝,
学习体验剥茧抽丝的全过程,
学生用一把小扫子将煮熟的茧子的丝头寻找出来,
然后用手将每粒茧整理一条丝供缫丝用。
『 植物拓染 』
只需简单的敲敲打打,
就可以把植物的自然形状、色彩凝固在布料上。
拓染技术类似于古老的押花工艺,
通过植物拓印的方法,留下了香味、纹理、色彩。
『 蚕茧DIY 』
蚕茧不仅可以缫丝制衣,
而且还能制作成为创意文化产品与工艺品。
小朋友们用蚕茧作原料,制作出各种工艺品,
包括小动物、十二生肖、脸谱、各类卡通人物等。
【活动主题】:岭南文化、蚕桑文化、渔耕文化
【活动强度】:☆☆(休闲)
【集合时间】:早上8点00分集合,8点10出发(迟到表演节目)
【集合地点】:班级自定(方便大家集中及停车的地方)
【集合标志】:家委或老师(主动签到)
【出行通知】:活动出发前一天发微信群
【活动人数】:30-45人或70—95人
【人员要求】:4-50岁身体健康者,班级活动最好不要带二娃
【报名截止】:额满或提前一周截止